地質災害監測警,地質環境監測,礦山監管,科技管礦,無人機傾斜攝影,地熱開采遠程監控,地熱數據采集,地下水監測,礦產資源儲量監管,露天礦山監管,礦產資源產量監控,超層越界,采煤塌陷地監測監管,采煤塌陷地移動巡查,地面沉降監測,地面形變監測,GNSS,雨量計,靜力水準儀,崩塌預警儀,一體化雨量監測站,視頻監控,振弦采集模塊,鐵路工程沉降監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綠色礦山"/>
成功案例展示
2023
11-22
多家合作單位,十余年開發經驗
助力您快速展開項目研發
最新開發產品系列
解決行業難題,不斷創新研發
為您提供更多的超前解決方案
2021-06-02
滑坡是自然界和工程建設中面臨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由于滑坡成因復雜,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天氣、水文等多方面因素均對其造成影響,治理難度高,且經濟投入大。同時滑坡治理工作也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常規的卸載、刷坡和支擋防護工作影響邊坡的穩定性。
2021-06-02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減災依法應對”。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山地丘陵占全國國土面積的2/3以上,地質災害是我國主要的災害形式之一,僅已查明的地災數量就達29萬處,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因突發地震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等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呈增多趨勢。防災減災任務艱巨。事實上,防災減災一直也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行動與目標,...
2021-06-02
在全國率先基本消滅地質災害隱患點后,浙江又將率先開啟地質災害全面風險防控。近日,我省出臺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去年底收官的我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共減少隱患點5665處、消除重大隱患點1454處、減少受威脅人數13萬人。如今,“整體智治”新三年行動在哪些方面有“升級”?又如何帶給群眾更強的安全感?記者采訪了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從防...
2021-06-02
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公告了2018年度山東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由北京藍尊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地質環境監測管理一體化平臺》成果獲得二等獎。該成果建立了融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地面沉降、巖溶塌陷綜合監測、預警于一體的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創新性地提出了集GNSS形變監測、超聲波泥位監測、山體裂縫監測、雨量監測、崩塌狀態監測等監測設施于一體的多傳感器協同綜合監測的工作設計思路;建...
2021-06-02
由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第一位)、北京藍尊科技有限公司(第二位)、山東大學(第三位)共同完成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方法和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技術成果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8年11月1日由山東省科技廳發布了《2018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擬授獎人選和項目公示》,2018年11月30日公示結束,全省共評出一等獎33項,二等獎77項,三等獎4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是省級科學技術創新...
2021-06-02
2018年9月2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公告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共有63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56項。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第一位)與北京藍尊科技有限公司(第二位)與合作完成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和防控關鍵技術研究》成果榮獲二等獎。據悉,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實施“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今年3月自然資源...
2021-06-02
生態環境是人類文明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也是我們全體中華人民的民族共識。作為自然資源監測監管領域技術研發的領頭企業,采用科技化的手段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助力解決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藍尊科技應盡的社會責任!無人機傾斜攝影數據采集我公司在礦產...
2021-06-02
由北京藍尊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萊蕪市地質環境監測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及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網兩個項目于2017年11月13日在萊蕪市國土資源局順利通過來自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山東省地質調查院、山東省第一地質勘察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驗收審查。為滿足萊蕪市地質環境監測及業務管理的要求,北京藍尊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萊蕪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管理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及智慧國土的設計理念,開發了萊蕪市地質環境監...
2021-06-02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近年來,煤炭的大量開采導致地表崩塌、沉降和塌陷,形成了大面積的采煤塌陷地。采煤塌陷地一方面造成礦區農業和建設用地緊張,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引發相應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鹽漬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沉疴痼疾。開展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是貫徹山東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戰略和“321”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 |
|